在生產操作中,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往往會憑借“眼看、耳聽、手摸、鼻子聞”, 通過人體的感覺器官來感知設備的振動、噪聲、溫度、聲音、氣味等來辨識設備的運行狀態(tài),及時、正確、有效地對設備的各種異常狀態(tài)和故障狀態(tài)做出診斷,預防和消除故障,同時對設備的運行維護進行必要的指導,形成了現場一種特殊的診斷技術——“工匠診斷”。
根據噪聲產生的機理,噪聲可以分為機械性噪聲、流體動力性噪聲和電磁噪聲。產生主要原因有:壓縮機、主電機、風機、油氣罐、管路系統和加卸載。
壓縮機
雙螺桿壓縮機
雙螺桿壓縮機整機系統主要由電機、壓縮機、管路、閥門和壓力容器等組成,在運行過程中會受到氣體力、慣性力、摩擦力等載荷的作用,激發(fā)壓縮機底殼、整機底架、管道系統及支撐結構等零部的振動。這些振動如不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限制、則會帶來一系列問題、如:由于壓縮機振動產生的輻射噪聲, 這些嗓聲聲壓級一般都在80-95dB(A);機器本身可能會無法正常運轉、使臨近振源的儀器、設備等無法正常工作。
機械振動的常見控制方法主要從振動源與傳遞路徑入手。在振動源上減低振動源的烈度,通常情況下、電機和主機是壓縮機組系統主要的振動源,需要廠家研發(fā)低振動低噪聲的電機和壓縮機。在傳遞路徑上阻礙振動的傳遞,雙螺桿壓縮機控制機械振動通常都采用隔振方法,加設彈性裝置,減少振動響應。壓縮機的振動源主要是電機和主機、而主機是通過中托架與電機剛性聯接的,所以減少電機傳遞到整機底架的激振力、就能減少整機的振動。
在電機和整機底架之間安裝隔振器、能有效衰減電機傳遞的激振力,從而起到降低機械振動噪聲的效果。雙螺桿壓縮機常用的隔振器是橡膠剪切型隔振器,它通過用丁腈橡膠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硫化,并粘結于金屬附件上壓制而成,具有校低的剛度和較大的阻尼。
螺桿壓縮機噪聲,主要分為機械性噪聲和流體動力性噪聲。螺桿壓縮機在電機交變應力的作用下,引起機械設備中的構件及部件碰撞、摩擦、振動,從而產生機械性噪聲,常見的控制方法有在源頭上控制噪聲源,如減少運動部件的沖擊,提高轉子及其裝配件的動平衡等;在傳遞路徑上阻礙噪聲的傳遞,如增加系統的阻尼降低系統的響應,提高隔聲罩的隔聲量阻礙噪聲的傳播等。螺桿壓縮機在運轉過程中做周期性的吸排氣,再加上內、外壓縮比的不匹配,容易產生氣流脈動,進而誘發(fā)壓縮機產生流體動力性噪聲,常見的控制方法有在源頭
上控制氣流脈動、如在壓縮機排氣口安裝氣流脈動衰減器;在傳遞路徑上,衰減氣流脈動,如降低管道內氣流的流速,避免產生紊流;減少管道中出現的截面突變和轉彎、避免出現壓力脈動等。
離心壓縮機
當離心壓縮機喘振時,將會隔幾秒定期地發(fā)出一個深沉而又吼哮的噪音。此時,壓縮機已處于不穩(wěn)定狀態(tài)下運行,轉子在軸承間往復滑動,而且止推軸承、轉子這種水平方向的移動不可避免地要損壞壓縮機軸封。
每一次的喘振表明了轉子在軸承間又一次的滑動,這種喘振的聲音越高,轉子水平方向的作用就越強,危害性也越大,會導致由輕喘振到壓縮機的完全自行破壞。
一般來說,一個機器在3000r / min轉動要比8000r /min轉動更加能防止喘振。
引起喘振的原因和補救方法:
A、排出壓力太高
把壓縮機后冷器的接受器放空以降低被壓,或者把進入后冷器的冷卻水閥門打開。
B、抽氣速率低
打開防喘振閥,使得放出的氣體可以回到后壓縮機的進氣端。
C、吸人氣體溫度高
多數的裝置都備有在壓縮機的吸人口上游注入少量輕的液烴類設施,液體蒸發(fā)冷卻了吸人壓縮機的熱氣流,也可以要求上游工序降低進入壓縮機的氣體溫度。
活塞式壓縮機
活塞式壓縮機的噪音與振動主要是機械方面的原因,同時由于工藝方面的排污不及時,油和水進入氣缸同樣也會產生噪音。
A、氣閥的閥片和彈簧如果斷裂,一方面會引起壓縮機出入口的壓力和溫度變化,同時,我們用聽棒聽損壞的氣閥時會聽到嘶嘶的漏氣聲。
B、如果壓縮機的轉動部件的間隙不合適,如十字頭、大頭瓦、小頭瓦的間隙過大或過小,壓縮機在轉動時就會發(fā)出咚咚的響聲。
C、壓縮機的氣缸里面掉入一些機械雜質,或活塞和缸蓋的間隙過小,壓縮機在轉動時氣缸里就會發(fā)出“當當”的金屬碰擊聲,發(fā)出這種聲音時要立即停車檢修。否則,就會發(fā)生重大的設備損壞事故。
D、由于工藝排污不及時,油和水進去氣缸就會發(fā)生液擊,液擊的聲音也是“咚咚”的響聲,這是應該加強排污,液擊嚴重時還要停車檢修。
有的工廠曾發(fā)生過氣閥碎裂掉入氣缸內,把活塞和缸蓋撞毀的生產事故。所以在生產實踐中,可以根據壓縮發(fā)出的不同聲音來判斷壓縮機的運行是否正常。